天下

高月

歷史軍事

  重回大唐,爭霸天下   天寶五載,大唐建國已過百年,經歷的近數十年的治國,已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六百三十三章 燕軍西寇

天下 by 高月

2018-6-25 18:19

  清晨的霧氣如牛乳般彌漫在綿蔓河兩岸,大片的麥田已呈深綠色,壹株株壯苗已經分蘗成穗,這裏是冬小麥區,和南方不同,在五月時冬小麥收後,這裏將種植粟米,而不是水稻,此時正是田裏大忙時節,盡管清晨的霧氣還沒有散盡,但隨處可以看見農民忙碌的身影。
  這裏是河東故關以西,屬於太原府石艾縣境內,遠處依稀可以看見巍巍的太行山,這裏也是井陘的河東入口,兵家必爭之地。
  壹陣急促的馬蹄聲從遠方傳來,馬蹄聲越來越近,壹隊騎兵從西面飛馳而來,風馳電掣,沖散了清晨的霧氣,地裏的幾個鄉農都忍不住擡頭看了壹眼,其中壹名年紀稍長的老農,更是顯得憂心忡忡。
  “長庚叔,聽說最近要打仗,會打到我們這裏來嗎?”壹名年輕人擔憂地問道。
  另壹名中年人笑道:“四郎,妳是民團,要不要打仗,妳還不知道嗎?來問我們。”
  “莫大叔不知,我雖是民團,但也只管按時參加操練,打不打仗,我怎麽會知道?適才我見長庚叔憂心忡忡,想他年長見識多,所以忍不住問他。”
  那叫長庚的老農嘆了口氣道:“我也只是憑感覺,從昨天到今天,已經過去了五撥騎兵了,都是報信的兵,若不是井陘裏面出了事,他們怎麽會這麽慌忙,我估計安祿山已經向河東出兵了。”
  老農壹席話讓所有人面面相覷,有人叫喊:“這麥子還沒好,若賊兵來了,麥子不就全毀了嗎?”
  也有人想得更多了壹點,驚慌道:“賊兵都是胡蠻,殺人放火搶女人的,家裏有年輕女人的,趕緊跑吧!別管麥子了。”
  眾人七嘴八舌地議論,有說要跑的,有說等官兵的,沒有壹個人拿定主意,這時,麥田邊遠遠跑來壹人,當當!地敲鑼喊道:“大家先回村去,裏正有急事商議,快點回去!”
  “莫大叔,我們走不走啊!”
  “哎!妳反應這麽遲鈍怎麽行呢?快點走吧!”
  眾人都慌了手腳,收拾了東西就向村裏跑去。
  這些鄉農的家就在前面不遠處,叫做蔓北村,是壹座三百多戶人的大村子,由五個大宗族組成,另外還有十幾戶不屬於這五個大宗族的散戶,村子裏年輕人不多,壹部分年輕人去太原謀生了,另壹部分人則從了軍,剩下的後生都參加了民團,共壹百二十人左右,和附近村莊的年輕人壹起,約五百多人組成了壹個民團營。
  此時在村口的幾株老槐樹下,密密麻麻擠滿了男女老少,中間五個宗族的長者圍成壹圈,正神情嚴肅地聽壹名年輕官員說話。
  年輕官員姓趙,是石艾縣縣衙的兵曹主事,身旁跟著蔓北村的裏正,從麥田裏陸陸續續趕回來鄉農都擠進了人群中。
  “各位鄉親,天不亮,我們縣衙的人便全部下鄉了,剛剛接到太原府嚴使君的緊急命令,所有人都要轉移進太原城,如果不願意去太原城的也可以,但必須往汾州、晉州轉移,時間非常緊急,請大家今天就要出發。”
  “趙主事,我想問壹下。”
  壹名莫姓的宗族老者開口問道:“還有壹個多月麥子就黃了,官兵有沒有可能守住故關,不讓賊兵進河東?”
  “具體情況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故關那邊已經有壹萬多官兵,既然這樣說,我估計故關就是快守不住了。”
  說到這,年輕的官員又提高的聲音,“各位鄉親,賊兵的殘暴大家也知道,所過之地十室九空,很多都是契丹人、奚人,兇狠殘暴,就像野獸壹樣,為了保命,大家不要管麥子了,太原府那邊也傳來消息,朝廷已決定,今年太原府的租賦全免,另外大家轉移進太原城,有帳篷住,有官府賑粥,等打敗賊軍後,我們再重建家園,事不宜遲,大家趕快動身吧!”
  年輕的官員還要去另外幾個村莊,他又動員了壹陣子便騎馬走了。
  官員壹走,村口頓時吵嚷成壹團,孩子的哭聲,女人的喊聲,叫罵聲。
  “族長,我們到底走不走啊!”幾個性急的人大聲叫喊起來。
  幾個老者商量了壹下,對各自的族人道:“大家先回去收拾東西吧!我們再商量壹下。”
  這句話就像捅了馬蜂窩壹樣,聚集在村口的千余哄地壹下散開了,每個人都向自己家中慌慌張張跑去。
  半個時辰後,五個宗族的族長正式作出了決定,立刻撤到太原,隨即各種宗族內部也商量了壹下具體撤離方案,主要是歸集馬車,統計婦孺和老人的人數,以及口糧的具體分配方案。
  中午時分,蔓北村最小的宗族莫姓家族的壹百余人開始撤離了,二十幾輛馬車由宗族統壹調配,老人和孩子坐上了馬車,婦人和男子步行,馬車上滿載著家家戶戶的值錢東西,以及被褥衣服等必須品,開始向三百裏外的太原城進發了。
  馬車上了官道,這時官道上已是人潮滾滾,黑壓壓的人潮延綿數十裏,壹隊隊逃難的人群從縣城,從四面八方的村莊匯聚而來,大多數人都沈默著,帶著對未來的茫然和擔憂向西浩浩蕩蕩而去。
  ……
  爭奪承天軍戍城的戰役已經進行了三天三夜,承天軍戍城便是後來的娘子關,因唐初平陽公主的娘子軍在這裏駐防而得名。
  承天軍戍城號稱萬裏長城的第九關,險山、河谷、長城,構築了壹道天險之城,它也是井陘進入河東的最後壹道雄關,由壹支三千人的承天軍駐守,安祿山的近二十萬大軍進入井陘,已經兵臨戍關城下,為爭奪這座雄關,主將安慶緒已經投入了近八萬大軍,而郭子儀也陸續增兵故關,使守軍人數達到了壹萬人。
  戰役已經進行了第四天,承天軍戍城下已是伏屍累累、血流成河,燕軍已經死傷近壹萬五千人,而守關的郭子儀部也死傷六成以上,原本堅固的雄關也變得千瘡百孔,戍城已經岌岌可危了。
  中午時分,壹場慘烈的戰役剛剛結束,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血腥味,到處是慘不忍睹的屍體和被燒毀的城梯。
  關隘內,守城的士兵都疲憊不堪地倚靠在墻邊休息,城頭上壹片狼藉,到處是箭矢和石塊,壹灘灘血跡觸目驚心,數百具陣亡將士的屍體和近千傷兵被擡了下去,經過四天三夜的戰鬥,壹萬人的守軍只剩了不到三千人,所有人都明白,如果援軍再不來,戍城失守是遲早之事。
  唐軍的主將是郭子儀手下大將路嗣恭,是朔方軍中的壹名將軍,此時,壹身盔甲的路嗣恭帶著數十名士兵在城頭上視察,他的心情十分沈重,他已經連續派了五支騎兵隊趕去太原求援,但他剛剛接到郭子儀的命令,命令他放棄承天軍戍城。
  路嗣恭心中暗暗長嘆,他能理解郭子儀的決定,並不是不想守住戍城,而燕軍兵力太多,雙方兵力懸殊,再想守住戍城已經不現實了。
  他慢慢走到城頭,凝視著遠方,遠方群山連綿,壹條狹窄的通道從山中穿越而過,那裏便是井陘了,最窄處只容壹人壹馬而行,但從井陘出來,地勢立刻變得開闊了,形成壹個喇叭形的山谷敞口,就在這寬數裏,長十幾裏的山谷裏,密密麻麻分布近十萬燕軍,另外還有十萬燕軍在井陘峽谷中沒有過來。
  望著大旗如雲,營寨密布的燕軍大營,路嗣恭心情十分復雜,壹方面郭子儀的軍令他不敢違抗,而另壹方面他也不願成為放燕軍入河東的唐將,如果燕軍在河東道大肆燒殺劫掠,後世的史書上必然會重重書寫壹筆:賊軍西寇承天軍戍城,路嗣恭棄關西逃。
  巨大的壓力使他難以作出決定,但他也知道,如果不撤,那他的軍隊必然是全軍覆沒,他路嗣恭的結局就是取義成仁。
  這時壹名士兵飛奔上前,“路將軍,太原急令!”
  路嗣恭接過命令,又是郭子儀的手令,手令上只有六個字:‘棄關,速撤太原。’
  十幾名軍官圍了上來,“將軍,怎麽辦?”
  路嗣恭看了眾人壹眼,沈聲道:“老帥的命令是棄關回撤,妳們的意見呢?”
  眾人面面相覷,誰也沒有說話,看得出,他們並不想死守關隘,既然郭子儀有令,眾人的心都動搖了。
  壹名郎將道:“損兵近七成,士氣消亡,不宜再久戰了。”
  “妳們都是這個意思嗎?”
  眾人都默默地點了點頭,壹人道:“軍令如山,老帥的軍令我們不敢不從。”
  路嗣恭沈默了片刻,最後他長嘆壹聲道:“好吧!壹切由我來承擔。”
  他立刻沈聲下令道:“傳我的命令,傷兵先撤,天黑時棄關西撤!”
  ……
  天色漸漸地黑了,承天軍戍城前方的壹座高臺上,安慶緒、李懷仙、蔡希德三人正在眺望著數裏外的關隘,他們剛剛接到情報,守關的唐軍似乎出現了異動。
  作為這次進攻河東的主將,安慶緒的壓力異常大,在此之前,他從來沒有統帥過五萬人以上的大軍,而這壹次,他的父親安祿山卻讓他統帥二十萬大軍,並限令他在壹個月內攻下太原。
  從半個月前出兵到現在,壹切很順利,但眼前的戍城卻讓他遭遇到了西進河東的第壹次重大挫折,已經損兵折將壹萬八千人了,可雄關依然矗立。
  盡管李懷仙和蔡希德安撫他,進攻承天軍戍城這種壹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關,死傷兩萬人是正常,但巨大的壓力還是使安慶緒已經連續幾個晚上沒有睡好覺了,昨晚更是壹夜未眠。
  李懷仙低聲道:“小王爺,我估計唐軍應該壹樣的損失慘重,殺敵三千,自損八百,而且關隘的磚石已經松動,再進攻兩次,戍城就應該坍塌了。”
  安慶緒嘆了口氣道:“壹座戍城就讓我損兵壹萬八千人,耗費了四天時間,我更擔心太原城,城池堅固,二十天的時間能攻下來嗎?”
  旁邊的蔡希德接口道:“小王爺倒不用擔心時間限制,燕王也應知道壹個月很難,我覺得燕王的真正用意倒不是進攻太原城。”
  安慶緒和李懷仙壹起動容,連忙追問道:“此話怎講?”
  蔡希德緩緩道:“我是臨行前聽史思明所言,燕王的真正目的是讓我們對付李嗣業安西軍。”
  安慶緒的眼中露出了壹絲恐懼之意,哄他們去打太原,最後卻讓他們進攻安西軍,如果真是這樣,他的父親安祿山也未免太腹黑了。
  “史思明怎麽知道?”李懷仙有些懷疑地問道。
  “我也問了他,他說他只是推測,要想奪下河東,安西軍是不可能繞過,要麽是安守忠去對付,要麽就是我們,或者是我們和安守忠配合,郭子儀的軍隊不足為慮,只要擊敗安西軍,河東就算拿下了。”
  “這史思明很狡猾啊!”
  李懷仙和史思明的關系十分惡劣,去年史思明在恒州大敗,李懷仙傾兵而出,擊敗郭子儀軍隊,救了史思明,卻因幽州兵力空虛,導致草料庫被燒,按理,史思明應該心懷感激,在安祿山面前承擔壹半的責任,但史思明表面上求情,但暗中卻告訴安祿山,這是因為李懷仙擅自派兵去剿滅義軍,導致幽州兵力不足所致。
  李懷仙後來知道了這件事,他便對史思明恨之入骨,兩人壹度形成了不共戴天之勢,所以安祿山這次派兵,就不會讓他們二人壹同出兵。
  李懷仙冷笑壹聲道:“我估計是他收買了王爺身邊的心腹,他不就喜歡這樣幹嗎?知道了王爺的真實用意,所以他裝病,不肯去打安西軍,企圖保存自己實力,此人心術不正,我們要好好勸勸王爺,壹定要提防住他。”
  安慶緒陷入沈思之中,他也有點相信了史思明的推測,真可能是讓他們去打安西軍,不過如果是和安守忠配合夾攻安西軍,這倒是壹個兩全的辦法。
  就在這時,壹名騎兵飛奔而至,在高臺下大聲稟報道:“急報安將軍,我們發現承天軍戍城內已經空虛,沒有守軍了!”
  三人大吃壹驚,壹起向戍城望去,只見城堡上火光壹片,完全壹種防禦狀態,竟然是唐軍的空城計。
  安慶緒興奮異常,立刻下令道:“傳令,大軍進占承天軍戍城!”
  ……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