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得加錢

傲骨鐵心

歷史軍事

乾隆三十七年,北京。
天剛過中午,約摸午時三刻左右,前門外大柵欄有名的韓家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九百六十壹章 列強,終於來了

大人,得加錢 by 傲骨鐵心

2023-10-15 17:08

  維新元年十月,天津大沽口。
  風平浪靜。
  海上除了正在巡邏的水師戰船外,就是幾十艘出海打魚的漁船,壹切看上去是那麽的和諧。
  然而當鏡頭從海上切換到港口陸地時,卻是旌旗招展,連綿的軍帳足足排出數公裏去。
  離港口最近的壹處高地上,金黃色的大纛赫然矗立,從海面上看去,好似壹道金光從那大纛所在直沖雲霄。
  科學的解釋是六皇帝為了搞活氣氛,在他的大帳中央布置了不下百面西洋大鏡用於聚光反彈。
  不科學的解釋就是真龍之氣。
  但無疑,後者是最好的解釋。
  因此,港口壹帶的數萬軍民人皆振奮,都說維新皇帝果然是會升天的真龍。
  鏡頭再切換到遠方的工業園區,壹座座煉鋼的高爐平地而起,壹道道黑煙如條條黑龍般在空中來回盤旋。
  得益於六皇帝重點抓鋼鐵項目的指示,以及前期為直隸總督時的現場辦公,不惜代價的投入,目前大清的鋼鐵產量已經從乾隆四十年的15萬噸,提升到了29萬噸。
  數量足足翻了壹倍。
  對此,六皇帝特別指出,鋼鐵就是力量,就是意誌,就是勝利。
  年產鋼鐵29萬噸,於大清乃至列朝列代而言,都是空前的。
  但顯然,這個產量還不足以傲視當今世界。
  因為據六皇帝了解,眼下英吉利大老表的鋼鐵產量可能已達到八十萬噸,遠遠走在了世界各國前面。
  鋼鐵,是工業化的基礎,所有工業設施都圍繞鋼鐵做文章,不管是軍用還是民用,都需要鋼鐵這個最基本的硬件。
  如此,狠抓鋼鐵產量就成了維新朝工部的重中之重。
  工部尚書梵偉為此特意制定了壹個三年計劃,爭取三年後將鋼鐵產量提高到六十到七十萬噸。
  為了激勵梵偉,賈六直接對他講只要三年後鋼鐵產量能再翻壹番,他狗頭梵部堂就能搖身壹變成為梵中堂。
  這讓梵偉幹勁十足,把工部官員累成狗的同時,更是把京津壹帶的大小鐵礦全部強制國營,為此甚至動用部隊強制遷移當地大小礦主,造成了幾件傷亡事件,搞得不少礦主進京告禦狀。
  直隸總督楊景素氣得大罵工部亂來同時,也不得不替工部擦屁股,就是派人同礦主們談判,給予壹定補償。
  反正就是壹手大棒壹手蘿蔔,聽話的給點甜頭,不聽話的重拳打擊。
  六皇帝本人是前天抵達天津的。
  禦營直接駐紮在天津港,因為西洋貿易團今天就要抵達大沽口,為了見證這壹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賈六不顧朝堂勸阻執意前來。
  朝堂上下為什麽勸阻甚至指責皇帝陛下到天津呢,還不是因為皇帝貴為大清之主,自降身份去給洋鬼子接機讓朝堂覺得太過丟臉。
  縱是開明如老博、老李他們,也認為就算皇帝重視開海之後的國際貿易,也沒必要親自去接機,指派壹名戶部廳級郎中前往就可。
  畢竟,那西洋貿易團也不是西洋各國的官方組織,更不是什麽使團,聽說都是天津知府朱大文在澳門“招商”過來的西洋商人,好像還有什麽印度公司。
  因此,接待規格上真沒必要皇帝親自去。
  搞得咱大清皇帝十分不入流似的。
  然而六皇帝死活要去,還以辭職出家當和尚威脅內閣,無奈,內閣只得捏著鼻子認了。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賈六懶得跟那幫老家夥解釋國際貿易的重要性不亞於巴黎公社的到來,秉著只做不說原則,屁顛屁顛來天津了。
  到了港口四下看了壹圈,十分不滿意,說什麽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大清作為泱泱大國,豈能失了禮數。
  結果夜裏天津巡撫徐績和北洋通商大臣高德祿就親自趕到港口,調集數千人連夜施工。
  次日天亮後,港口的商人和附近工業園區的工人們就被眼前壹幕驚呆了。
  港口通往各地的道路兩側的樹木無壹不掛滿絲綢、紅布、彩燈。
  沿街大小商鋪、民宅、各種用房外墻也全部粉刷壹新。
  有紅的、有白的、有綠的、有黃的……
  店鋪裏更是擺滿各種珍稀貨物,不管是掌櫃還是夥計都要求衣著必須華麗,就連賣菜的農民也得坐在幹凈的席子上買賣。
  甭管是道路還是街道,那真是掃得壹塵不染,比有些人家裏的床鋪還要幹凈。
  顯目地方更是刷上了標語,除了漢文外,更神奇的還有洋文。
  到處都是味爾肯大清。
  可花了大代價了。
  裝修隊給的報價都有好幾萬兩。
  “無非是花點錢嘛,朕又不是叫國庫出,回頭拿發票到內務府報就是。”
  賈六不認為自己是隋煬帝二世,而是認為這是基本禮儀,因為有求於人。
  目前大清除了鋼鐵、軍械這壹塊在他的指導下沒有落後,其余工業設施方面都很落後,尤其是工業化革命的要件蒸汽機他沒有。
  所以,必須對遠方來的客人們給予最大禮敬,客人們開心了,他六皇帝想要的東西才能過來。
  這叫投資。
  當然,也叫投機。
  此時的他正在試槍。
  不是“嗒嗒嗒”的那種,而是“砰砰砰”的那種。
  軍械局剛剛研制成工的連發快槍,外形像個多管火箭筒,不同於普通的火銃打壹發還要繼續填充彈藥,這種是可以連續快速發射的。
  當第壹發子彈打出去後,第二發子彈和火藥就會自動落入槍桶,隨後就可以發射第二發子彈。
  前後時間差距不到壹秒鐘。
  壹次性能發射46次。
  相當於46把火銃同時發射。
  機槍的雛形。
  據說這種槍是采用康熙年間戴梓的連發快槍圖紙為基礎,軍械局的師傅們加以改進而成。
  兵部驗過樣槍後認為,只要將這種槍大規模列裝部隊,那麽壹支數千人部隊就足以橫掃漠北,讓蒙古騎兵變成能歌善舞的小夥。
  賈六不認為兵部所說誇大,因為他確信這就是機槍,只不過受制於火藥、槍管、子彈等因素,沒有那麽厲害而已。
  但他有的是時間搞出真正的機槍來。
  因此,親自將這種快發連銃定名為“賈特靈”。
  並要求將“賈特靈”作為制式武器生產裝備主力部隊。
  “給研制賈特靈的人員都記功賞百兩,升壹級;生產人員賞十兩,牛羊豬肉各十斤,給米百斤,另外……”
  正說著時,侍從室來報說是西洋貿易團到港口了,正在水師引導下靠岸。
  “噢!”
  大喜過望的賈六立即帶人趕到碼頭,視線內壹艘商船已經靠岸,幾十個剛剛上岸的洋鬼子如劉姥姥進大觀園般看著眼前熱鬧的場面。
  “是他們了,沒錯!”
  激動的賈六不顧自己皇帝的身份,快步上前壹把握住壹個高鼻梁藍眼睛的洋鬼子雙手,在對方驚訝的目光中說道:“色,馬耐害婆油?”
  壹口地道的倫敦腔,讓約翰情不自禁的抖了壹抖。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