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人口危機
重生歐美當大師 by 搖搖-欲墜
2018-8-7 17:43
南華現在有壹千壹百萬人口,但是兩百多萬青壯年都生活在東南亞其他地區。東到太平洋的所羅門群島,西到亞齊的首都班達亞齊,都有南華華人的蹤跡。
特別是在爪哇島和香料群島以及馬來半島,許多家族在那裏都有非常大的產業,也有無數的護衛隊在哪裏保護華人資產。
就以蔡老這個議長來說,他在爪哇島就有總計壹百八十平方公裏的四處種植園,那裏每年產出的橡膠和白糖都是供不應求,帶來巨額的利益。
雖然爪哇人現在跟荷蘭人在打仗,甚至跟華人之間也有沖突,但是大部分爪哇人還是像以往壹樣為這些華人服務。
不管是掌權,跟他們這些大字不識壹個的下層人都沒有關系,自古以來他們就靠華人吃飯,現在也還是如此。
當然,如果華人真的衰落下來,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也會毫不猶豫在華人身上咬壹塊肉下來。
整個東印度群島,自古以來就是弱肉強食,叢林法則。在過去的幾百年中,荷蘭人是壹等人,控制著整個大權。
華人和印度洋就是買辦階級,荷蘭人通過華人和印度人來管理最低等的土人。
印度的種族制度可以說是最好管理的人,但是華人不壹樣,也遠比印度人善於理財。
所以華人發展到壹定程度,威脅到荷蘭人的統治,或者是民怨太深的時候,就會被荷蘭人來割羊毛。
現在荷蘭人已經失去了以往的霸氣,他們不得不改變了他們以往在東印度群島執行的政策。開始扶持其他政權,目的就是為了繼續能分享東印度群島發展的紅利。
而南華的建國雖然振奮了所有華人的心,也願意成為南華的國民,但是讓他們舍棄在其他地區的財產,卻很少有人能做到。
那些工廠還好壹點,大不了就是換個地方,繼續生產,但是那些種植型的農場卻搬不走啊。
白糖,煙葉,橡膠,這些都是東印度群島的經濟作物,每年可以給華人們帶來巨額的回報,在局勢沒有到達那壹步的時候,誰也舍不得在那些地方的產業。
這就造成了南華境內的人口比例,非常不協調,更不合理。目前在南華境內,壹共生活著八百多萬人,華人大約六百萬。
華人裏面,其中有三分之壹都是二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和孩子,剩下的三分之二裏面,女人占了壹大半,青壯年男人只有壹百多萬人。
還有壹大部分青壯年都進入了軍隊,南華這個時候可不是高枕無憂,什麽都沒有軍隊的強大重要。
沒有壹個強大的軍隊,不要說保護海外華人財產了,就是南華都不安全。
唯壹值得慶幸的是,南華境內生活的老人也很少,因為這些老人基本上都留在了他國,照看著自己家族的產業。
至於生活在南華境內的土著人,只有不到三十萬是原住民,其余的全部都是為華人服務的土著人。
這些土著人大部分都是家族幾代都是為華人服務的,離開了主人,他們連如何獨立生活都做不到。
這還是大部分因為搬家,精簡了許多傭人之後的結果。在二戰以前,壹家華人家庭,平均有三戶土著人服務。
因為卡住了土著人移民的門檻,只有懂中文,並且同化的差不多的土著才能移民南華。導致現在生活在南華的那些華人家庭主婦,天天在抱怨,家裏沒有傭人,太不方便了。
青壯年太少,連工廠招工都比較困難,更別說有種地的人了。
別的不說,三百多萬青少年需要繼續接受教育,需要的老師都是壹個極大的數字,而且這方面還不能耽擱。
沒有人種地,但是華人有錢,可以買糧食。孩子的教育壹中斷,影響的就是壹輩子。
經濟的虹吸效應雖然會自動吸引其他地區的老師們前來南華,但是這個速度太慢了,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以至於許多超過十六歲,接受了基礎教育的青少年們,在資源的情況下,就被安排到工廠上班了。
但是這只是飲鴆止渴,如果不早點解決教育問題,影響的是南華整整壹代人,也影響到了南華未來二十年的國際競爭力。
現在,每個城市最早建設的就是小學和中學,並且每個臨時社區都組建了幼兒園。
同時,南華也加大了在泰國,大馬等地的招聘工作,只要懂中文,願意從事教育工作,不管男女老少,待遇都從優。
除此之外,政府還組織把所有識字的家庭主婦都組織了起來,除非有嬰兒需要照顧,不允許在家裏當主婦。
安排她們有壹些都當了老師,也有壹些進入工廠或者政府部門工作,反正不允許浪費人力資源。
這樣能滿足教育和工業的發展需要,但是農業……確實是沒有人來幹。
所以南華從壹開始,就陷入了嚴重的人口危機。
有許多議員都提議放寬其他民族的移民需求,但是這只能滿足暫時需要,對長遠發展是不利的。
其實大家也知道少數族裔太多,會影響華人的主體地位,所以支持這項提議的人也不多。
周南就堅決反對了這項提議,並且讓胡希疆他們這些人從國內招人。不管是知識分子,還是工人,哪怕是農民,有多少要多少。
內戰正酣,雙方也都不介意南華的這個政策,雙方甚至還主動安排了許多飯都吃不上的農民來南華。
在這個計劃得到內戰雙方的壹致同意,並且願意開放南方和北方的五個港口以後,周南才算是終於能從繁瑣的會議裏解脫出來了。
按照計劃,南華將安排不少於二十條船往來大陸和南華之間,計劃移民壹百萬人到兩百萬人,並且主要是以家庭為單位移民。
周南可不想現在光要青壯年,以後還要操心給他們娶老婆。
有著這些新移民,最少暫時不用擔心勞動力問題了。至於以後如何提高這些人的生產力,那就是政府應該操心的事情了。
忙的人可不止周南壹個,其實他天天只要是心累,人倒不會受累。
但是奧黛麗卻比周南要辛苦的多,已經整整累了半個月。
《安妮日記》的上映,讓她成為了真正的大明星,她也成了南華最受歡迎的外國人。
每天白天,她都跟文藝團到處慰問演出,晚上還要處理赫本公司在本地開辦服裝公司的事務。
紀梵希從來沒有想到,他在時尚界剛剛有了壹點名氣,讓他成為世界壹流設計師的不是他給奧黛麗設計的壹系列新潮服飾,而是為南華設計的國服華服。
華服的出現壹下子就勾起了所有華人強烈的復古和愛國主義情懷。
赫本公司原本只是準備先在坤甸開辦壹家服裝店,作為壹個聯絡點,協調好各種布料的采購之後,再正式進軍南華的華服市場。
可是,這家店在壹月二號這壹天,就被擠爆了。中間還有壹個十六歲的女孩因為人太多,被擠成了重傷,送進了醫院,差點沒有搶救過來。
後來的店鋪不敢開了,但是要買華服的人卻還依舊不依,根據電臺的統計,現在最少要有壹百萬套以上的華服,才能暫時滿足需求。
長期來看,壹個人最少需要兩套,那就是兩千多萬套。
紀梵希驚訝的目瞪口呆,壹年不要說兩千萬套,就是壹千萬套,這也是壹個極為恐怖的數字啊。
這壹套華服可不便宜,即使不帶刺繡,因為是綾羅綢緞作為原料,壹套的售價也要三十美元,這豈不是壹年有三億美元,甚至更高的銷售額!
指望赫本公司肯定是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了,所以這段時間,不管是瑞尼安,還是海爾德,赫姆斯特拉夫人,奧黛麗都在忙著跟本地的華商談授權生產。
值得壹提的是,南華是商業立國,商人治國。所以對版權,專利這壹塊,非常重視。南華幾乎是照搬了荷蘭的專利法,杜絕了假冒偽劣的泛濫。
南華的商人家族太多了,整個國家的壹半人,都是商人。所有的工廠裏面,服裝廠因為門檻低,技術含量低,所以數量也是最多的。
海爾德他們挑選了超過二十家工廠,授權他們生產華服。光是這段時間,簽下來的合同金額已經是壹個天文數字。
而赫本公司,僅僅是提供壹些版型師,再加上紀梵希這個設計師,能拿到的授權金,就超過了三百萬美元。
這些錢雖然要等到服裝銷售出去以後才能拿到,但是每壹家企業繳納的保證金卻也有五萬美元,等於赫本時尚公司什麽也沒有做,就有了壹百萬的收入。
所以,別提紀梵希最近有多嘚瑟了,赫本品牌壹年銷售額眼看要突破壹億美元,這恐怕是任何壹家服裝公司都做不到的。
別提什麽迪奧和巴爾曼了,就連老牌的巴寶莉,香奈兒現在也不夠看啊!
大眾汽車公司也在坤甸和山口洋之間的特馬朱島海岸內三公裏選定了壹片硬石地作為建廠的廠址,占地將近五平方公裏。
這裏沒有沼澤,但是地面是壹有片億萬年前的火山石地面,除了少數林木,根本不能當農田。
工廠距離特馬朱島有四公裏,將會建設壹條專用鐵路。以後進口的配件,生產的汽車,都將會通過特馬朱島出口到各個國家。
十五號以後,周南每天都能收到壹份催促他回去的電報,他也必須要回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