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臨天下

高月

歷史軍事

  壹個穿越千年的靈魂,壹名卑微的少年,壹輛神秘的牛車,命運交織,演繹出壹段金戈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1041章 長安新相

兵臨天下 by 高月

2018-7-26 10:12

  時間漸漸到了十月下旬,長安已經有了幾分初冬的寒意,長安民眾也慢慢從奪取江東的狂歡中平靜下來,繼續著每天平淡忙碌的日子,另壹種期待在他們心中滋生,建安二十三年的新年再有壹個多月就要來臨了。
  劉璟也渡過了他這幾年來最為平靜祥和的壹個秋天,掃平江東,終於搬去了他心中的壹塊大石,在他統壹天下的征程中,又向前邁出壹大步。
  這壹個多月,他壹直在忙碌安置江東的文武高官,讓他們得以融入到漢國中來,能接手政務或者能開始訓練士,還要安置他們的生活,有自己府邸,再把他們的家眷接到長安。
  這天上午,在未央宮漢王官房內,劉璟和平時壹樣正埋頭批閱奏章牒文,這時,秘書從事盧琮在門口稟報道:“啟稟殿下,張尚書求見!”
  盧琮是今年科舉考試榜首,盡管他壹心想去靈州或者河西歷練,但最後卻進了秘書監,也就是為漢王處理各種重要的軍機文書。
  這也是慣例,上壹次科舉第壹名崔實也同樣在秘書監任職,壹到兩年後轉為地方官,或是擔任縣令,或是直接出任郡丞,這也是他們的特殊優勢。
  盧琮已得到秘書監令伊籍的承諾,壹年後推薦他去河西任職,這讓盧琮極為期盼,現在他任職已有兩個月,已漸漸適應了緊張忙碌的仕途生涯。
  劉璟擡頭看了他壹眼,笑道:“請張尚書進來!”
  盧琮快步出去,不多時,外面傳來了壹陣腳步聲,張尚書也就是張昭,劉璟為了平衡權力,將相國由五相擴為七相,這樣張昭便作為江東代表入相,他出任工部尚書,取代原來費觀的職務。
  進入權力中樞的江東高官還有步騭,封為黃門侍郎,是門下侍中法正的副職,主管門下省日常事務,也能參與政事堂的中書門下議事。
  張昭走進官房,跪下施拜禮道:“參見漢王殿下!”
  “張尚書免禮,請坐!”
  張昭坐直了身體,劉璟又笑問道:“聽說張尚書前兩天去了鹹陽?”
  張昭雖然在從前對荊州並不友好,屢屢為難劉璟,不過那是過去之事,劉璟也並沒有放在心上,相反,他卻極為欣賞張昭的能力,無論事情多麽繁雜,他都能化繁為簡,找到問題實質。
  當然張昭也有不足,他在軍事方面確實比較薄弱,最典型的例子便是他在江東最後備戰時積極倡導疏通運河,放棄對秣陵縣城的重修改造,反對呂蒙關於放棄建業遷入秣陵城的建議,這些都是張昭在軍事方面的敗筆,最後導致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也導致了建業和秣陵的防禦兩難。
  劉璟也知道他在軍事方面的不足,所以揚長避短,不讓張昭參與軍事,而是用他處理內政,張昭出任相國壹個月,已漸漸適應了他的新仕途。
  張昭取出壹幅地圖,呈給了劉璟,笑道:“殿下上次在中書門下議事時,提出建長安副城的建議,眾相國商議,便決定由工部來牽頭此事,這兩天我就在忙碌選址之事。”
  建長安副城最早是由陶勝提出,為的是解決長安土地過於昂貴問題,陶勝是商人出身,考慮問題比較實際,僅僅是從土地利益上考慮,至於社會效應和軍事防禦這些方面,他就沒有想到了。
  不過設立副城確實是壹個很好的建議,征服江東後,很多江東士族以及文武高官都需要在長安購地置業,使長安的土地更加緊張,建立副城也就成了當務之急。
  劉璟接過地圖,又起身來到關中沙盤前,對照張昭的地圖,在沙盤上找到了三座相應的副城位置,插上了紅旗,這三座副城實際上是三座縣城,壹處是秦舊都鹹陽縣,在長安以西十五裏處,壹處是長安東南的杜陵縣,壹處是正東的霸陵縣。
  這三座縣城都距離長安不遠,在二十裏範圍內,這也是相國們的壹致意見,利用現成的縣城來作為長安副城,壹方面可以節約開支,另壹方面也有利於聚攏人氣。
  張昭在壹旁介紹道:“這三座縣城非常適合作為副城,從前和長安聯系較少,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如果都修建寬闊的直道,又有畜力代步,最快壹刻鐘便可抵達長安,假如直道兩邊商業發展起來,那麽副城和長安城之間的聯系就更緊密了。”
  劉璟又看了看沙盤上的三座縣城,笑道:“這三座縣城我都去過,感覺很小,也很破舊,如果真做副城,城池至少要擴寬壹倍,我建議向長安方向擴寬,這樣和長安之間的距離就會縮短,如果縮減到十裏之內,那他們就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副城了。”
  “殿下說得對,如果縮減為十裏,那麽直道沿途的土地也會變得很有價值,不僅是商鋪,還會有很多府宅出現,長安城也就真正的繁榮起來。”
  劉璟點點頭,“這件事政事堂再好好商議壹下,最好估算壹下需要耗費的錢糧,壹旦定下來,就立刻著手實施。”
  “微臣遵令!”
  張昭轉身剛要走,劉璟卻又叫住了他,“馬上要入冬了,我有點擔心張尚書能否適應長安的嚴寒。”
  張昭笑道:“多謝殿下關心,我是徐州人,年輕時去河北遊學數年,其實也早適應了北方的冬天,而且聽說關中並不是很冷,我想應該沒有問題。”
  “那我就放心了,如果有什麽需要,盡管提出要求,不僅是張尚書,也包括其他來自江東的官員。”
  “微臣多謝了!”
  張昭施壹禮,緩緩退了下去,劉璟目送他出了門,望著他遠去的背影,心有所感,江東最大的問題便是派系鬥爭,他也擔心這種派系鬥爭會延續到長安,不過從目前的情形來看,他這種擔心暫時沒有必要,江東還沒有出現派系的跡象。
  不過自古以來,有官場的地方就有派系之分,也不是說長安就沒有,漢國內部同樣有派系之分,比如巴蜀派系,荊州派系,關隴派系等等,如果再出現壹個江東派系也不足為奇,這是人性的本能,壹個小小的手工作坊內都還拉幫結派,關系復雜官場中更是難以避免,因聯姻、因世交、因同窗等等。
  劉璟也並不反對這種難以避免的派系之爭,但他有壹個原則,那就是派系之爭不能過分,像從前江東那種派系鬥爭,他就不能接受,如果因派系鬥爭而損害到漢國利益,他會毫不猶豫地對派系鬥爭下手。
  正沈思著,他忽然若有所感,壹回頭,見盧琮站在自己身後不遠處,劉璟忽然想到他是盧植之孫,天下七大名門之壹河北盧氏的子弟,劉璟便笑道:“我有話要問妳,妳隨我來。”
  劉璟走回官房坐下,盧琮也走了進來,垂手站在壹旁,劉璟便笑問道:“盧氏家族在長安就只有妳壹人嗎?”
  “回稟殿下,微臣的二叔也來長安了,上個月剛到。”
  “在長安買土地了嗎?”
  “還沒有,但有這個打算,剛才張尚書告訴我,如果想買土地,最好去杜陵縣買。”
  劉璟點點頭,又問道:“妳二叔是代表家族來買土地,還是他個人準備在長安置業?”
  “應該是代表家族,河北很多大士族都準備來長安購地,除了我們範陽盧氏外,還有博陵崔氏,趙郡李氏以及鉅鹿白氏等等,都有在長安附近買地購宅,我們盧氏還是比較晚了。”
  停壹下,盧琮又小心翼翼問道:“近來長安有壹種傳聞,說將來要遷都去洛陽,致使長安高漲的土地價格忽然降低下來,不知這傳聞是否屬實?”
  “妳覺得會嗎?”劉璟淡淡笑問道。
  “微臣覺得不太可能。”
  “為什麽不可能?”
  盧琮不假思索道:“當初曹操從許昌遷都到鄴都,是因為擊敗袁紹,奪得河北大片土地,他需要穩定河北,同時匈奴和烏桓對北方威脅較大,所以曹操才遷都鄴城,而對漢國,我認為它繼承的並非光武帝的後漢,而是高祖開創的前漢,所以從法理繼承上,定都長安會更加激起天下對漢室的向往,這是其壹。”
  “那其二呢?”劉璟又笑問道。
  “其二是漢國的歷史任務決定,就算奪取天下,復興大漢,但這只是殿下目標的第壹步,第二步目標應該是經略關隴、河西,收復西域,再建西域都護府,微臣認為這至少需要百年時間,要完成第二個目標,那就應該建都在長安,而不是洛陽。”
  劉璟點點頭,“妳還是有點眼光,伊籍說妳素有大誌,壹心去河西建功立業,是這樣嗎?”
  盧琮按耐不住內心的期待,單膝跪下道:“懇請殿下成全!”
  劉璟想了想道:“按照慣例,妳應該在秘書監磨練壹年才能外放,不過妳要去的不是巴蜀荊州等富庶之地,而是要去河西建功立業,這種精神難能可貴,值得提倡,也罷!我就成全妳,任命妳為居延縣縣令,妳可願去?”
  盧琮高聲道:“這是微臣平生所願也!”
  “好!妳明天就去吏部改簽,正式出任居延縣縣令,另外我再加封妳為居延尉丞,協助張掖都尉戍邊。”
  盧琮心中激動,再次深施壹禮,“多謝殿下成全!”
  劉璟走到他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幹,不要讓我失望!”
  ……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